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1篇
  免费   950篇
  国内免费   1860篇
化学   3493篇
晶体学   163篇
力学   297篇
综合类   186篇
数学   783篇
物理学   25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4D printing is an exciting branch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t relies on established 3D printing techniques to fabricate objects in much the same way. However, structures which fall into the 4D printed category have the ability to change with time, hence the “extra dimension.” The common perception of 4D printed objects is that of macroscopic single-material structures limited to point-to-point shape change only, in response to either heat or water. However, in the area of polymer 4D printing, recent advancements challenge this understanding. A host of new polymeric materials have been designed which display a variety of wonderful effects brought about by unconventional stimuli, and advanc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ccommodate them. As a result, the horizons of polymer 4D printing have been broadened beyond what was initially thought possible. In this review, we showcase the many studies which evolve the very definition of polymer 4D printing, and reveal emerging areas of research integral to its advancement.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2·(phen)(H2O)] (pcba =对氯苯甲酸,phen = 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 98(2) nm,b=1.072 40(4) nm,c=1.487 19(6) nm,α=100.613(3)°,β=95.239(3)°,γ=108.334(3)°,Z=2,Dc=1.638 g·cm-3,F(000)=582,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1=0.035 9,wR2=0.089 1。采用紫外及荧光研究了配合物和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静态猝灭HSA荧光,可求得配合物与HSA的猝灭常数Ksv=2.35×105 L·mol-1,猝灭速率常数Kq=2.35×1013 L·mol-1·s-1,结合常数为Ka=2.14×1013 L·mol-1,结合位点n=2.37。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对胃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3.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 Based on innovative design, a liquid–vapor separation plate condenser with excellent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invented. It takes less time to...  相似文献   
4.
依据显色偏振、布鲁斯特角等原理详细解释了透明塑料盒上彩色条纹的形成过程,并进行实验验证,排除了薄膜干涉、色散、散射等其他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6.
计算全息检测非球面干涉场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继宗  魏跃林 《光学学报》1989,9(12):072-1077
本文应用光学全息术及傅里叶光学的理论对计算全息图干涉检测非球面面形的光路及干涉场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其干涉场为不定域干涉的观点,并在实验中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兰州重力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实验环二极磁铁积分长线圈测磁装置的构成,描述了实验环二极铁的分散性测量、横向分布测量、传递函数等测量内容及测量方法。实验环二极铁采用不断地加减硅钢铁片垫补和加调整线圈电流的方法来调整二极磁铁的有效长度来改变分散性。通过垫补和测量,二极磁铁的分散性在优化磁场时达到±2×10-4。同时给出了二极铁的横向分布和传递函数的测量结果。对二极铁的设计和加工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8.
溴酸钾-亚甲蓝催化光度法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镉柱将NO-3 还原为NO-2 ,利用在磷酸介质中NO-2 对溴酸钾氧化亚甲蓝这一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而建立了同时测定痕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新方法。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 ,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2 0 0 μg·L-1和 0 0 0 3~ 310 μg·L-1,用于测定各种水样中痕量NO-2 和NO-3 的含量均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复合体系方法测量液体力学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采用复合体系,测量得到凝聚态物质从固态到液态连续变化力学谱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以簧振动为例,给出了解析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条件。通过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到具有更广应用范围的近似公式,可以近似应用于其他不同的振动模式,如低频扭摆。应用新的测量方法,给出了典型小分子玻璃材料甘油和碳酸丙稀从玻璃态到液态的力学谱,观察到甘油和碳酸丙稀玻璃化转变、碳酸丙稀的再结晶、熔化和挥发的过程;测量得到挥发过程中水的质量随时间精确变化的曲线。最后,本文给出了新方法的一些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光子晶体在座舱罩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燕  袁乃昌 《应用光学》2006,27(5):390-393
提出一种金属 介质型光子晶体薄膜,用传输矩阵法计算这种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光子晶体薄膜对毫米和厘米量级的微波的反射率高达99%以上;对于波长为微米量级的可见光,平均透光率为50%。分析了介质单元厚度、金属单元厚度、金属层总厚度对透射率的影响,给出这种光子晶体薄膜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出这种光子晶体薄膜涂镀在飞机座舱玻璃上,可以有效地减小座舱罩的雷达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